查看原文
其他

包玉刚校长吴子健:民办学校的机遇以“改革”为主

吴子健 新学说 2019-11-23



编辑整理丨Blair


11月10日,由新学说主办的“国际学校发展大会”(VIS)各大分会场演讲高潮迭起,精彩不断。在以“国际学校的运营与管理”为主题的分论坛上,包玉刚实验学校总校长吴子健以《民办学校教育国际化的实践与思考》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以下为精彩回顾:

 

包玉刚实验学校总校长吴子健

 

吴子健校长曾任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校长和上海市九年一贯制教育专业管理员会主任,拥有30余年教育经验,在此次演讲中,吴校长从政策角度切入,对民办教育国际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包玉刚实验学校总校长吴子健演讲视频

  

一、教育国际化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教育国际化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然途径和全球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从大趋势上来看,教育国际化将是一个“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过程,在这一教育本土化创新过程中,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建设,对学生的研究将非常关键。具体而言:


(一)给公办学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公办学校的教育国际化以“借鉴”为主。中外教育理念、课程内容相互借鉴,促进国际课程的本土化进程,并且借鉴国际课程经验,深化高中课程改革。但与此同时,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也给公办学校带来了挑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教材、评价体系、经费及师资队伍建设等。


(二)给民办学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民办学校以“改革”为主,率先开展国际课程本土化实践,融入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经验,并形成有特色的国际化教育实践。教育国际化给民办学校带来的挑战则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学生来源、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及考试评价等方面。

 

二、建设现代性、丰富性、多样性的课程

(一)国际课程引进和开发的基本原则

在国际课程的引进和开发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 义务教育阶段

注重主体意识、借鉴意识和拓展意识。基础型课程使用国家课程,拓展型课程及研究型课程则有选择性地借鉴、吸收和融合国际课程。


2. 高中教育阶段

• 坚持文化自信

• 注重国际课程的本土化实践与研究

• 严格把握引进国际课程的理念、课程与教材的深度与广度及边界


以下以包玉刚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包校”)为例:

包校高中严格遵守涉外教材的选用审查制度,开展 “全覆盖、无死角”——校、区、市三级审查制度;重视国际课程中涉外教材的引入、选用和审查工作,成立课程和教材审查小组,规范涉外教材的引入流程,并且制定涉外教材审查应对措施。


(二)根据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选用国际课程

十一年以来,包校认真贯彻实施《包玉刚实验学校课程方案》,推进中学课程与小学课程相互衔接,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引进、吸收IB课程和IGCSE课程等理念与教材,逐步构建了相互渗透、融合、优势互补的新型的课程方案:独具特色的“上海+”课程和“国际+”课程,旨在为学生们未来的主动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1. “上海+”课程:

“上海+”课程依托上海中小学课程平台。以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材为基础,使用并遵照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教授基础课程,确保学生掌握上海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选择、引进和借鉴部分国际教材,充分利用中外教学资源,消化吸收优秀教学理念、目标、内容及评价机制。


2. “国际+”课程:

高中采用剑桥IGCSE课程及国际IBDP课程。同时在理事会、学校领导和管理团队的全力支持下,开设四门中国课程(语文、地理、政治和历史),共同构成了包校独特的“国际+”课程。


(三)文化自信是国际化教育的基石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敢于创新。2016年,包校举办了海外升学指导协会(OACAC)首届区域会议,共58所大学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会上,美国一所常青藤学校的招生官告诉我们:“有些中国的留学生,对本国文化没有认同感,这样的学生是我们不欢迎的。”


(四)重视中外教学与评价的优势互补

中外课程在教学和评价方面各有侧重,应全盘考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


1. 国内课程:

• 强调在基础知识稳固掌握之上进行拓展

• 教学过程注重阶段性成果,对知识和技能循序渐进的掌握

• 课程设置学科分类明确

• 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


2. 国际课程:

• 学校开设多样性的模块和学科,可供学生自主选择

• 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

• 鼓励学生自我探索学习

• 强调现代科技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三、建设胜任国际化教育的学校管理团队与师资队伍

(一)高度认同包校的办学理念

以“发展全人教育,传承中华文化,拓展国际视野”为办学使命,坚持培养学生掌握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知识,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具有独立、富有魅力的沟通交流能力,成为在联合国等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观点,并赢得赞许之能力的全球不同领域的领军人物。保有充分的民族自信,能够为学生将来面对国际化环境提供强势竞争力。


为了使全体教职员工更好地理解、接受并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包校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与交流,切实提升基于国际视野的课程领导力,并建立了畅通、开放、包容的沟通机制。


(二)确立研究学生就是研究教育的思想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其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上的各项困难和挑战方面。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教育越来越需要关注学生个体本身,从而更好地满足个体需求。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应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学生理念的培养,关注学生发展特点。


一个善于研究学生的校长和教师,应该具备研究学生的认真态度、具备母亲般的胸怀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具备正确的教育观。


此外,家校协作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点。为了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包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教育教学融入课堂教学、科技、体育、文艺活动以及日常生活。


(三)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学习的校本培训制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校本培训的平台,促进教师成长,包校不断探究中外课程的理念与内容,构建了多种学习交流平台,建设起校内外学习型社区网络,并于今年初正式成立了专业学习中心。


在校本培训中,非常重视培养教师的三种能力:

• 专业知识

• 英语运用能力

• 国际视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为了实现办成一所世界级名校的宏伟目标,必须非常关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包校充分依托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加强跨校区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成立专业学习中心。同时,导师团也在教师培训工作中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新学说将会陆续发布VIS大会上各位国际教育界专家大咖的精彩演讲及讨论,敬请关注!


往期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